我们经常用“病入膏肓”来形容疾病已无法医治、具体比喻事情严重到无法挽救的地步。尽管对“膏肓”的具体位置可能还有争议,但大致在心尖、膈肌上等部位。其实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,纵隔这样较深部位的病变也不一定就是恶性。德国病理医师Gerber和Porubsky曾在《Histopathology》杂志发表综述,详尽介绍了纵隔良性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。为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知识点并指导临床实践,我们将该文要点编译介绍如下。
首先需要说明的是,纵隔肿瘤可根据其生物学行为和在纵隔内的部位进行分类。从影像学角度说,纵隔分为三部分:血管周围的纵隔,即前纵隔,位于胸骨和心脏、气管的前方轮廓之间;椎旁的纵隔,即后纵隔;位于前、后纵隔之间的内脏纵隔,即中纵隔。具体来说,纵隔病变2/3为良性,且其中半数见于前纵隔,另一半位于后纵隔和中纵隔。
其次,结合纵隔不同部位的病变谱系、患者年龄、性别,都有助于鉴别诊断。比如,前纵隔最常见良性病变为胸腺囊在,而中纵隔最常见良性病变则为心包囊肿、支气管源性囊肿、食管重复囊肿。神经源性肿瘤一般位于后纵隔,且在成人一般为良性;不过在儿童则更多见为恶性。
资源来源:强子老师
共0条评论